圣经人物传之二十三 (原创)
圣经人物传之二十三
火中抽出的一根柴:罗得
每当我们读到罗得的故事时,总是唏嘘不已,他跟随亚伯拉罕一同顺从神的呼召出了迦勒底的吾饵,情愿过一个漂流的生活,但是经过很多年的漂泊与等待,他却与神和亚伯拉罕渐行渐远,结果落得一个妻死女乱的悲惨人生收场,若不是彼得为他做见证,我们甚至认为罗得根本就不是一个得救的人,当然,我们知道他仅仅只是得救而已。
罗得是哈兰的儿子,他拉的孙子,亚伯拉罕的侄儿,他们全家都住在哈兰的时候,神呼召亚伯拉罕出吾饵要往迦南地去,亚伯拉罕就说服他的整个家族前往迦南,但还没有出吾饵的时候,哈兰就已经死在吾饵,或许他们迟延不走,或许有人疑惑不信,就如同他拉走到哈兰就停留不再前行一样,他拉也死在哈兰。当神再次呼召他们起行的时候,拿鹤又不愿前行,停留在哈兰,到了迦南地,罗得又不愿与亚伯拉罕同住,与亚伯拉罕渐行渐远,完全被世界缠累住,神借着亚伯拉罕两次给他悔改的机会,但罗得却没有回头,变成了一个完全贪爱世界的基督徒。
罗得的蒙召
罗得是在父亲哈兰死了之后跟随伯父亚伯兰一起出迦勒底的吾饵的,也是整个家族中和亚伯兰走得最远的,并且还到达了迦南地,但他在关键时刻因为错误的选择而离开了亚伯兰,结果却是与神渐行渐远,但神却从来没有忘记他,把他从硫磺火的毁灭中拯救出来,保守了他的生命。
当神呼召亚伯兰时,跟随亚伯兰要把他带进流奶与蜜之地的迦南,亚伯兰不但顺服了神的呼召,而且向整个家族见证了神的呼召,并说服众人向迦南地进发,当然有不愿意的,也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也有认为既然迦南地如此美好,比迦勒底的吾饵更美好,为什么有理由不去呢?而罗得一定是被亚伯兰描述的迦南美地所吸引,愿意去到那美好之地。
因为按照当时的繁荣程度来说,迦勒底的吾饵在当时的世代已经是相当发达的地区,人们在那里已经有了富足满意的生活,除非有比自身来说更美好的生活吸引,否则谁会离开自己优越的生活之地到另一个艰难苦寒之地去呢?因为很多人选择移民都是到北美和欧洲,谁会说愿意移民到非洲都南北极的。
所以,这让我们看到,跟随主的人有各样目的和动机的,有因为自己的罪还没有来得及悔改而死的;有因为年老而不愿继续改变的;有走到半路不愿再前进的;有因追寻今生的富贵而不愿继续跟随的。当跟随主存着不纯的动机时,我们一定无法走天路,总有在遇到环境和苦难时毅然决然的放弃。
当耶稣教导众人祂的是可吃的、血是可喝的时候,很多人听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懂了,其实他们的意思是我们跟随你本是指望要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你却给我们你认为重要的,而且吃人肉和喝人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我们犹太人绝对不能违背的,所以,很多人就退去了,不再跟随耶稣了。如果我们跟随主耶稣不是在信心中盼望神预备的永恒荣耀,我们很难善始善终,即真信仰之路是开得对、行得好、完得美。
而唯有罗得一路陪同亚伯兰进入了迦南地,并且与亚伯兰共同经历了信心的艰难旅程,见证了亚伯兰对于神的顺服与敬拜,一同经历了迦南地的饥荒,也因为亚伯兰的软弱一同下埃及。可以说一路走来,罗得对于亚伯兰是完全的顺从,没有丝毫的违背,而自从罗得的父亲去世以后,罗得看亚伯兰和撒拉就如父如母一般。当当撒拉被法老带进王宫去的时候,罗得会不会也因此而担忧,撒拉从法老王宫回来的时候,罗得会不会也与亚伯一同高兴。也就是说当罗得与亚伯兰一起出迦勒底的吾饵的那一刻,罗得已经与亚伯兰生死荣辱与共不分彼此了。
我们有些基督徒在跟随主的时候,他们确实表达出极高的宗教情感,让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极度爱主的,以致使很多人误以为这些人确实是属主的,但暂时的跟随不能代表一直的跟主前行。在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里说,当天路客基督徒一路走来时,路上到处充满了死人的尸骨,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抛尸荒野的。所以,主耶稣在呼召门徒时强调跟随祂应当计算代价: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 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
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33
所以,我们纵然被主呼召来跟随祂,不代表每个人都是属祂的,我们总要查看我们跟随主的动机如何,有没有准备好为信仰付上任何代价,不然我们就没有真正的悔改,自认为自己站得稳当,结果却是环境临到,立刻显出生命的真正本相。
罗得与亚伯兰分离
当亚伯兰从埃及重新回到迦南地的时候,因为撒拉的缘故,获得法老赠送大批的牛群羊群,因而放牧的问题牧人与牧人之间发生了争执。这次争执导致罗得做出生命最重要的抉择,因着爱世界的心彻底与亚伯兰决裂,不再跟随亚伯兰,其实是不再走神要他走的道路,而是想要走自己的路。
而牧人之间的彼此相争当然也有主人的意思在里面,但根据亚伯兰的举动和罗得妻子后来的状态可以看出,肯定是罗得的牧人主动挑起事端,为了得到更多的草场放牧牲畜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因为在当时的世代牧放牛羊代表了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和财富象征。
面对这种危机,亚伯兰是主动的屈尊降贵去找罗得,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等候罗得上门来,直接训斥一番,然后就吩咐罗得怎么行就可以了,亚伯兰对罗得完全有这样的权柄和权利,但亚伯兰深深知道属神的人当用属神的方式来处理面对的境况,更何况他们生活在仇敌环伺的环境中,只要他们不合,他们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吞掉他们,所以亚伯兰也知道彼此合一的重要和其中的厉害关系,主动去找罗得解决问题。
亚伯兰向罗得阐明了三方面:不能因为利益冲突而伤害骨肉亲情;其实面对的资源有选择了余地,不需要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地方;罗得可以优先选择。亚伯兰如此对待罗得,可以说把落得完全放在一个为他着想的地步,罗得面对亚伯兰的宽广胸怀,本该羞愧,对亚伯兰感恩戴德才是,但罗得却认为让他先选择却是理所当然,这就表明罗得内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是滋润的,这个举目看代表了罗得的价值观,或许在他看来,亚伯兰当初带领他出吾饵应许的迦南地其实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美好,甚至可能还不如自己的家乡吾饵,只是没有机会说出来而已,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免得再受亚伯兰的管制,自己终于可以独立做主了,更何况这机会不是自己要求的,而是亚伯兰自己给我的,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罗得的看如同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看,挪亚大洪水以前神儿子们的看,士师参孙的看,完全违背耶和华神看人的标准: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而罗得如此选择一方面显明他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他丝毫没有考虑亚伯兰的处境,他选择了最好的约旦河全平原,那么亚伯兰只能选择山地丘陵,这对于牧放牛羊来说实在是不利的,但亚伯兰既然做出了如此决定,就甘心面对,却不知因为放弃了约旦河全平原,却真实的得到了整个迦南地,这真是只有放下才能得到。
而罗得的选择却使他离神的心意越来越远,离罪恶越来越近,但这种情况不是一下子就成为那个样子,摩西说罗得是渐渐挪移帐篷直到进入所多玛,而所多玛正是当时的罪恶之城,正在积蓄神的愤怒,审判即将临到。
多少时候我们人生的选择好像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认为无所谓,即使有别人的劝诫或者良心中的控告,但我们却认为只要软弱一下或者选择得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什么错呢?但全知的神看得很清楚,祂知道我们内心真实的动机,知道我们在追求什么,祂会许可我们落在自己选择带来的恶果中,使我们经历罪带来的苦难而悔改回头继续依靠祂,但我们经历到我们选择的恶果却不回头,我们只能落在我们的凄惨当中,被罪缠累住,无法脱离。
基督徒属灵生命不是一下子就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渐渐挪移界限的。或许从偶尔一次不守主日、不祷告、不读圣经……,只要在神命定的蒙恩之道上随便,或者不再渴慕追求,认为自己的某些生活和东西比得到主更重要,我们的属灵生命就开始生病了,一旦我们不够警醒,对我们生命中某些罪已经习以为常,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我们想回头就已经无力回天了。所以,警醒祷告、谨慎选择是基督徒生命的常态,而不是在遇到重大事情时我们才认真面对,因为对小事的忠心决定了我们对大事的忠心: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 不义。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路16:10-12
罗得被掳
当五王与四王发生战争时,五王打不过四王,所以,四王联盟被掳,因为罗得住在所多玛,他自己和所有的财物一同被掳。这场劫难对于罗得来说是神给他悔改的机会,因为在面对苦难时我们才能好好的思索人生,并且苦难是神使用的方式之一,为的是属祂的儿女能够借着苦难从悖逆中转回,不再以自己的方式来跟从神。
这场战争被记载是因为罗得的被掳,是关乎神儿女的战争,对于罗得来说是教训,对于亚伯兰来说是爱弟兄的心。当亚伯兰听说罗得被掳,立刻采取救援,丝毫不计前嫌,更不记代价和危险。其实,亚伯兰对于罗得的遭遇完全可以袖手旁观,或者可以说延迟一下,让罗得吃足苦头,然后才去救援,因为谁叫你当初作为晚辈如此对待长辈的,让你吃一些苦头是应该的,不然你不知道离开神你是注定要倒霉的。
但亚伯兰对弟兄的爱胜过一切,并且这爱使亚伯兰为了救援罗得而不记代价,对于罗得来说这次真是有惊无险,不但不住了性命,而且连财物都没有损失分毫。按照一般人来说,罗得应该从这次的危机中吸取教训,离开所多玛而再次回到亚伯兰身边与他同住,但我们看到,罗得在所多玛的日子中已经被所多玛的生活方式浸淫太久,彻底被所多玛征服,不是不愿而是已经离不开所多玛了,所以即使亚伯兰把他救赎回来,他还是回到了所多玛去生活。
当基督徒跟随主耶稣却还要继续活在世界的价值观和方式中时,总有一天会被世界掳掠和征服,因为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征服世界就是被世界征服,因为我们每天都活在属灵的争战当中,如果不够警醒,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做王的罪会再一次掌管我们,就如同约书亚进迦南时一共杀死了三十一个王,预表基督徒应当努力杀死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做王的罪,而不是被生命中的罪掳掠。你正在经历怎样罪的试探和挣扎,不要轻易依靠自己来做抉择,而是在信心中依靠主来做抉择,因为唯有祂的大能大力能保守我们胜过一切罪。
罗得的人生结局
所多玛恶贯满盈神审判的时候到了,耶和华神亲自来拜访亚伯拉罕,告诉了亚伯拉罕两间事情:撒拉明年要生一个儿子,成就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要降下硫磺火毁灭所多玛俄摩拉。神来见亚伯拉罕是要给他一个为所多玛和俄摩拉祷告的机会,因为神已经把亚伯拉罕当作朋友,在亚伯拉罕生活的范围内没有任何事情向亚伯拉罕隐瞒。
这也说明罗得虽然生活在所多玛,但是他的信仰不足以带来神对于所多玛的怜悯,并且他的信仰见证没有影响到其他任何人。因为在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俄摩拉祷告时,亚伯拉罕把所多玛俄摩拉义人的数目从五十人降到十人,结果还是没有。亚伯拉罕没有继续祷告,因为在亚伯拉罕的心中怎么也不会相信所多玛城中连十个义人都没有,可能亚伯拉罕在想,罗得的一家四口再加上罗得怎么着也得让几个人归信神,非常可惜的是,不但没有十个义人,连罗得的一家也是缺乏见证,在信与不信中混杂。
罗得坐在城门口表明他在所多玛城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但这身份地位却不是源于他的信仰见证,而是财富带给他的,当他十分愿意接待天使并且为了保护天使不遭伤害,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两个女儿时,这是记载他唯一聚集的行动,但所用的方式还是自己的方式,却不是以属神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所多玛完全堕落到再无其它罪可犯的地步,当他们看见天使时,天使的俊美容貌使所多玛人欲火难耐,编造了一个借口来攻击两位天使。而所多玛人如此对待罗得并且对于罗得的求情不断不接受,反而说要害罗得比害天使更甚。虽然罗得说交出两个女儿任他们所为,但已经完全在同性恋的堕落中连罗得是处女的女儿都不感兴趣,在罗得也无能为力的境况下,最后是天使运用神的大能暂时保护了罗得的一家。
由此可见,罗得虽然坐在城门口,但并没有得到所多玛人的尊重,在实际遇到罪恶时,他还是要被罪恶所伤害,虽然他采取了措施,但无法改变罪的发动与侵害,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结果,只能说罗得在他们中间生活的时候,很多地方是认同他们甚至是妥协的,有些价值观其实和他们是一样的,当和他们一样的生活方式却想去改变他们时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自身缺乏实际的榜样和信仰见证对周围的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在遇到实际的危机时,只能成为危机的受害者。
而所多玛城里的人也已经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天使到他们中间一是救赎罗得,另外是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可是他们已经完全被罪迷失了心眼,不但认不出天使,反而一城的人无论老少都同心作恶,丝毫没有悔改认罪的意思,只能在自己的罪中接受神愤怒的刑罚。
天使告诉罗得次行的目的,告诉罗得把至亲至近的人都带出去,因为罗得是迁移到所多玛的,没有自己的家族亲人,只有两个要娶自己女儿的女婿,结果是两个女婿听到罗得告诉他们所多玛将要毁灭的消息,竟然毫不在意,甚至认为罗得说的是戏言。这真是一种悲哀,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可是你的劝说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苍白无力,这一定会我们自身的时候见证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行事为人常常没有原则,随便妥协,让周围的人其实认为是在开玩笑,因为你的行为让人看出你忽真忽假,无法判断,在你认为关键的时候,但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我们太了解你了。
所以基督徒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以为无关紧要,其实有很多人他们在看着我们,我们的行事为人和说话都会给周围的人带去影响,我们坚守真理,表明我们在神面前、在人面前尽了我们的责任,那些不愿悔改的人灭亡和我们无关,但我们信主却任意妄为,没有生命的见证,或者有很多的妥协和放纵,就会成为其他人的绊脚石,我们就有祸了,因为那些不悔改的人从我们的生命中看到,原来一些罪不用悔改照样可以的,或者信与不信原来没有什么区别啊?就如同财主给他的五个弟兄留下信仰的坏榜样,结果在地狱中呼喊要拯救五个弟兄,可惜已经迟了。所以,我们的信仰生命有谁在周围看着我们,我们的信仰又在影响谁呢?
神审判所多玛的时候到了,天使催促罗得出城,但罗得迟延不走,是天使硬拉着他们一家四口出了所多玛城。到了生死逃命的关头,罗得竟然会讨价还价,天使叫他们赶快逃命,越远越好,罗得却说就近最好,天使说不要回头看,罗得的妻子却偏偏回头看,结果成为一根盐柱。
罗得的迟延不走表明罗得不愿舍弃所多玛的生活,即使毁灭来到,但还是恋恋不舍,不愿听从天使的建议往山上跑,就是逃命也不愿付代价,或者就近观察是否我的一切真的会毁灭,而罗得的妻子人虽然出来,但她的心却没有出来,仍然留在所多玛,虽然天使警告不可回头看,但她无法忍住,她一边跑路心里可是还在想我的钱财、金银首饰、牛群羊群……,如果说罗得留恋世界的荣华,而罗得的妻子完全被世界所掳掠,即使在生命重要的关头,她想的不是如何逃命,而是如何继续得到世界。而罗得的妻子成为历世历代以来基督徒的警告,主耶稣在论到末世时说: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路17:32)也在门徒要告诉祂时说: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9:62
罗得没有在所多玛的审判中立刻死亡,是因为神听了亚伯拉罕的祷告,才把罗得带出了所多玛,就如同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的罪立刻灭亡,是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舍命流血,并在父神宝座的右边替我们这些罪人代求,神保守了我们,也救赎我们回到祂的家中,从将要临到的审判中脱离出来,所以,我们将应该尽力逃命,不可停留。不要迟延不走,更不要回头,恐怕就会被硫磺火所烧灭,或者成为盐柱,立在那里成为永不消失的警示标志。
罗得虽然出了所多玛,但因为他的两个女儿已经接受了所多玛的生活方式,所以用乱伦的方式生下了被神咒诅的两个民族:摩押和亚们,神透过摩西告诉以色列人,“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23:3)若不是后来彼得在他的书信里为罗得做见证,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罗得是一个完全没有得救的人,但神透过彼得告诉我们,罗得虽然落得那样一个生命结局,他仍然是个义人,是一个得救的生命,但只是仅仅得救而已,却不能成为他人的祝福,只能成为他人的警戒。
罗得带给我们的警示
在开始跟随主时我们每个人可以高高兴兴、浩浩荡荡,如同开始一场旅行,但在人生重要的关头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决定,就可能使我们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纵然这转变的结果一时无法显明,但那一天终究会来到,只要不是在神的心意里面,我们一定会饱尝我们随着情欲做决定结出的苦果,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因为神的话安定在天,永不改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比神的话还有能力。
我们一生有很多错误的选择和犯罪,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肯悔改和回头。因为神对我们有极丰富的怜悯和慈爱,当我们走天路偏离正道时,祂总是给我们悔改回头的机会,透过周围的人、环境、甚至使用疾病痛苦使我们回转,直到人心顽梗悖逆刚硬不悔改时,人只能在自己的罪中承受神的审判或在自己的罪中灭亡。所以,当神给我们还存留悔改机会的日子,不要等到审判来临时,我们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只能在地狱中哀嚎。
真实的信仰生命不单单只是在口头上,还要在实际的行动中,不但让周围的人看到信仰的见证,还要成为祝福他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的信仰只是在口头上,没有实际的行为,我们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那么身边的人就会轻看我们和我们的主,对于神话语权威根本就不会在意,认为活在自己的罪中不用悔改照样可以过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应该有的神儿女的光与盐的功用,像垃圾一样被扔在外面。所以,我们总要查看,我们的信仰生命在如何影响人、祝福人。
基督徒不要活在空想和虚幻的里面,不然,我们只能活在有心无力当中。魔鬼有两个诡计:一是让我们整天只想不做;另一个是让我们只做不想。彼得说罗得在所多玛的城门口为所多玛人的罪而义心天天伤痛,但仅此而已,因为他只能在内心中去思想而已,却不能用具体的行动来改变现状,因为他本身喜欢所多玛的生活但不可能表现出来攻击所多玛的罪恶。对于彼得应当采取的行动:要么自己分别为圣,可能为主殉道;要么离开所多玛那城,回到亚伯拉罕身边,继续与神同行,但他已经被所多玛缠累住,没有任何能力来改变现状。所以,我们不要活在空想里面,内心中想主很美好,但现实生活却无力,这是雅各所说的只有信心却没有行为的基督徒,可能是死信徒,改变没有真正得救。如果我们活在空想当中,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空想付出惨重的代价。
主耶稣的审判是随时临到的,这世界的人在正常吃喝嫁娶的时候主就突然来了:
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到罗得出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他们全都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路17:28-30
唯有在属灵警醒中的人主才会把他从地狱的刑罚中拯救出来,只有那些不敬虔的人,主把他们留在刑罚之下。所以,我们作为真正属神的儿女,就当常常存着足够的虔诚和敬畏,对主耶稣保持属灵的警醒,凡事按照神的话语去行,才能使我们脱离永恒的审判。
可能我们很多基督徒如同罗得一样,虽然在跟随主耶稣,内心却在贪爱世界,向往世界的生活,可我们的主不会放过我们,一定会借着环境把我们的信仰真实的显露出来,给我们悔改的机会,若不归正,只会落一个失去所有、家毁人亡的悲惨结局。我们应当查看我们在怎样跟随我们的主耶稣,而不是一个近乎得救、仅仅得救的基督徒,因为主耶稣祂来使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们得到了吗?我们在竭力的渴慕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