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传之二十四. (原创)
圣经人物传之二十四
错失永生的人:青年财主
青年财主又被称为富足官的故事在三本福音书都有记载(太19:16-30,可10:17-31,路18:18-30),目的是告诉所有跟随耶稣基督要得永生的人,必须要真实的悔改,而不是在自己的生命状态中想要做基督的门徒,但却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根本没有准备好来为跟随主去付上任何代价,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从主那里得到什么。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价值观中已经被捆绑,无法悔改,除非神的恩典临到,但耶稣给了这位富足官属天的恩典,他却没有以信心回应耶稣,因为他的财富就是他的神,他无法舍弃,只能和永生擦肩而过,遗憾终生。
青年财主的成功人生
这位富足官在今世的人生极其完美成功,其它福音书也称呼他为青年财主,即我们今天所称呼为青年才俊:他拥有财富,年纪轻轻就获得物质的丰富,这财富无论是继承的还是奋斗得来的,都显明他是拥有聪明才智的,而且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是清清白白的,没有任何的诡诈邪恶,这是从他所做的见证看出来的;他在世界上有地位,年纪轻轻就已经当官,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他有非常好的家庭传承和宗教教育,从小就恪守律法,从来都没有违背,当耶稣告诉他要遵守诫命时,他对十诫的遵行超过了很多人,他比那些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做得更好,可以说宗教礼仪上是无可指摘的。
他虽然得到了世界上的这一切,但他的内心却没有真正的平安,他发现这世界上的一切根本就不能使他的心得满足,反而使他有优越感的时候却又常常觉得失落,但他又说不清这种内心中真正的失落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当他听说耶稣和耶稣的福音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生命中到底真正缺少了什么。
我们的神在创造我们的时候本是按照祂的形象样式造的,并把永恒的向往放在我们里面,所以人的生命本质具有永恒性、敬拜性、道德性,自从亚当夏娃犯罪堕落以后,人的生命与神永恒的生命隔绝,但人被造的责任从来没有失去,只是罪的能力掌控捆绑了我们,我们无法、也没有能力行出真正被造的价值。
而耶稣来就是使我们重新恢复与神的生命连接,建立生命供应的关系,所以,人的生命若不是让神来掌管,即使得到这世界的所有,仍然是虚空,仍然没有真正的满足和平安,因为我们内心的空处除非是神亲自住进去,不然我们的心灵即使拥有全世界也不会有安息,而青年富足官只是代表了这世界上所有的成功人士:若没有永生,必没有平安,因为不信的罪人天天活在神的震怒之下,神也绝不会使人在祂以外还有安息。
我们做基督徒若在基督里没有真正的满足,只能说我们可能没有真正的悔改,还在想如何得到这世界的一切为满足,其实那只是一种幻想,我们是在把对永恒性的盼望错误的建立在今世之上,但其实我们如果得到了这世界的某些东西,快乐满足不过三秒,还是会跌入到更大的虚空里面,因为得到世界上一切的所罗门王早就发出了人生的哀叹和警告(传1:1-11)。所以,生命中没有以基督为满足和喜乐的一定是假基督徒,需要再次悔改归向主。
富足官寻求永生
当富足官听说耶稣基督有永生,立刻去寻找耶稣,他向耶稣表达了寻求永生的诚意:他见了主耶稣的面就跪下;他承认耶稣的身份;他告诉了耶稣真实的想法,只要做什么事可以得永生,他都可以做;他诚实的回答耶稣自己有良好的道德品格。
这个富足的年轻官在面对耶稣时表达了自己真实的谦卑,想想一个在世界上有钱有势又成功的人,当着众人的面能够在耶稣面前跪下,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世界上哪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骄傲自义,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能够对其他人跪下的人,要么遇到生命危机,要么承认他人确实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可是耶稣对于青年官来说两样都不是,他只想从耶稣那里得到自己从世界上所得不到的,他渴望得到永生。
他称呼耶稣为良善的夫子,表示他对耶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与其它夫子的身份一样,不同的是耶稣夫子的身份比其他的夫子良善一些,没有其他那些夫子们的罪恶和假冒伪善。但他却还只是把耶稣当作普通的夫子来看待,并没有把耶稣当作神的儿子和救主来认识。而耶稣清楚的告诉他,真正的良善只属乎神,除神以外根本就没有良善的,意思是你既然称呼我为良善的,那么你就应该知道我是谁,但非常可惜的是,他和耶稣把所有的话讲完,却还没有认识耶稣到底是谁。
耶稣不但指出青年官的认识问题,也告诉他神对人所要的是什么:就是遵守神的诫命,出乎意料的是青年官对于耶稣所提出的律法要求,青年官竟然认为自己全部遵守了,也就是说在青年官的理解下,他对律法的遵行超过众人,这也给他一个错觉就是认为凭着自己做什么就可以得到永生,就是靠律法就可以称义,因为他人生所有的成功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这世界上没有他凭己力做不到的事。
青年官的所做所行或许超过很多真正得救的基督徒,因为很多基督徒的行为比那些不信的人更差劲。保罗在罗马书里面大大控告了犹太人的罪,也是指现今世代的基督徒听了神的话却不遵行,反而做恶放纵情欲,这样的基督徒只会使主名在外邦人中更加被羞辱。
这个青年官所做所行可能无可挑剔,也是所有人的道德表率,他在世人中间可能是优秀完美的人,但这一切却恰恰成为他骄傲的资本,他的人生做的很成功,他认为不在乎再做一些事情得到永生人生就彻底的完美了。因为生命中没有恩典,他看不到自己的罪,只能从人本的地步来想象应该怎么做,但人的堕落和有限性使他完全不能看到神的心意,也就无法按照神的心意而活也情有可原。
这世界所有其它的宗教都是想靠自己的好行为来得到永生为目的,但按照人堕落的罪性来说,这世界没有一个义人,都是罪人,罪人怎能靠行善而免罪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是绝对的不公义,因为罪人首先要为自己的罪承担后果,就是死亡的刑罚,一个犯罪该死的人怎么再有资格靠行善免罪呢?除非自己欺骗自己、或者说谎自己没有犯过罪,不是罪人,而这样认为的人只是在自我绝对和被魔鬼欺骗以致心眼被弄瞎了,自己却还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能够得永生,配得永生,其实都是人本主义想取代神本福音,结果却错失了永生。
耶稣向年轻人指出永生之路
马可福音在记载的时候说,当年轻的富足官讲完他遵守了所有诫命时,耶稣就爱他,意思是说其实有很多人来到耶稣面前要信祂,耶稣却不向他们显明自己,因为祂知道万人的心(约2:23-25),而且祂有时也让门徒不要把自己的身份随便告诉人,很多人不是要悔改认罪归向神,而是想要抓住耶稣的把柄陷害祂。
耶稣看到青年富足官诚实寻求永生的心志,乐意把永生之路向他显明出来:
“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耶稣没有给青年富足官讲所有的十诫,而只是把十诫的最后一诫在他生命中应用出来,即不可贪心。青年富足官说他遵守了所有诫命,但耶稣却用一条诫命就直指他的罪,他却不愿顺服,忧忧愁愁的走了,这真叫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青年富足官来寻找耶稣,本来信誓旦旦的说要怎么做才能得永生,而耶稣给他指出该做的事,但他却又不愿遵行顺服,在他对诫命理解的遵守和耶稣所解释的对诫命的遵守完全不一样。他所说的遵守只是知识的领受或者有条件的遵守,只要舍己自己的利益和代价就越过神的诫命,或者他们对诫命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犹太人自己对神诫命解释的价值体系,其实完全淹没了神诫命的真实意义,要不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也不会不断强调说:你们听见古人说,只是我今天告诉你们,意思就是说耶稣要来废除犹太古人对神律法的错误解释,耶稣来把神律法的正意解释出来,但对于青年富足官来说他难以接受。
青年富足官本来以为,永生是能够行出什么事就能得到的,就是说在他既有的身份地位不丧失的情况下加上永生就更完美了,每想到耶稣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要他以舍弃所有财富给贫穷的人,并还要跟随耶稣为代价,他就立刻变了脸色。主耶稣知道他心里的依靠和盼望,若不把他心中属世的根基打碎,就无法建立真实的信仰根基。但财富就是青年富足官的神,主耶稣所讲的是舍弃,而青年富足官想的是得到,耶稣让他放弃他的财富却完全无法接受。
他最后忧忧愁愁的走了,他的忧愁是耶稣指出他内心中的罪是确确实实的,无可逃避和推诿。而且不单是缘于他对罪的忧伤,而是因为他所想要的没有得到,在青年富足官的认知里,自己良善的好行为再加上永生人生是何等的圆满,结果却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要永生就要放弃财富;要财富就要放弃永生。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使他完全不能舍弃,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财富就是他的依靠,他是绝对不能放下的。所以,他的忧愁就是原来得到永生不是自己所想象和认为的那样,他高兴而来却忧愁而归,和永生擦肩而过。
耶稣基督的福音策略
耶稣用一句话总结了青年富足官的心态:“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在我们看来,耶稣传福音的方式完全是失败的,因为这样一位模范青年富足官,如果归信了耶稣,那将是轰动效应,会影响多少人归向基督。或许因为他的归信,带领和他一起的青年人建立青年福音团契,教会就有了一个更好的事工,耶稣却伤了青年富足官的心,让他忧忧愁愁的走了,为什么要对他一开始就讲罪了,完全可以先让他跟随做门徒,然后慢慢来嘛!主耶稣放跑了一条大鱼。
有多少福音布道会采用的是美国十八世纪的福音布道家芬尼的方式,用人对福音的回应作为悔改相信的结果,却不是从实际的认罪结出悔改的果子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基督徒,结果导致很多人表现出情绪的激烈反映就认定他们真实悔改了,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假信徒,爱德华滋针对此种信仰光景,写下了名著《宗教情操真伪辨》,也有翻译成宗教情感的。对于没有悔改认罪的相信,只是情感上表达出对于宗教的反应,不能认定为已经归向基督,真实的相信不但知罪、认罪、还要依靠耶稣作为生命的救主。
耶稣对于青年富足官如果只是指出罪,却没有让他悔改,并跟随耶稣做门徒,那么主耶稣还没有传整全的福音。十条诫命是613条律法的浓缩,而律法的总纲就是爱神爱人,主耶稣用律法的利刃刨开青年富足官的内心,让他知道自己的罪在哪里,并且如何认罪悔改。主耶稣并不是单单只告诉他有罪而已,还告诉他有罪应该如何行动,放弃对财富的依靠而承认耶稣做他生命的主。
承认人类有罪是世界所有宗教都普遍接受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罪,谁才是真正的救主,人是依靠自救还是依靠他救这是基督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区别。主耶稣不但用律法定了青年富足官的罪,而且告诉他的生命需要救主,他要听从主的话,放下自己的一切,做主的奴仆,主用律法指出青年富足官的死,然后再用救恩把他救活。
现在很多人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么传混杂的福音,要么不是传整全的福音,使人只是产生情感的反应,却不是从灵魂的里面带来真实的认罪悔改,因为相信和悔改是面对耶稣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时候我们只是肤浅的传讲因信称义而没有传讲悔改,我们只是给人的灵魂送上一粒安魂丹,没有使人在不认罪中忧愁和恐惧,这样的福音恐怕不是救人灵魂的福音,反而是使人在虚假得救中坠入地狱的祸音。
每一个奉神差遣传福音的福音使者,都是传讲罪人要悔改,相信神儿子才能得救的福音,施洗约翰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而每一个得救的基督徒都承认自己的罪并活出因福音改变的蒙恩生活。所以,我们是如何得救的,是面对永生忧忧愁愁的离开,还是充满在福音里被改变的满足喜乐?有些解经学家解释说,其实那个富足的青年财主已经得救了,他就是在主耶稣死后与重生的尼哥底母一同去收敛耶稣尸体的亚利马太的约瑟,至于是真是假,已无从查。但真实遇见耶稣的生命一定是悔改得救的,而不是继续活在自我的罪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