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传之七(原创)
圣经人物传之七
忠心的老仆人:以利以谢
此处“老仆人”之“老”,既指年岁之长,更喻生命之成熟练达。其处事有勇有谋、无有纰漏,这般丰满生命辅以忠心,加之对神全然的依靠与顺服,使得此人一旦领受托付,便几无败绩。是以,《圣经》以整章篇幅记载其为以撒迎娶利百加的全过程,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仆人身上的精明、睿智与忠心。
老仆人接受托付
因着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亚伯拉罕在百岁得子以撒。及至以撒四十岁时,为使神的应许与祝福绵延不息,亚伯拉罕决意为之物色妻子、建立家室。为坚守信仰的纯正、孕育虔诚的后裔,他既不可让以撒娶迦南地的女子,又须从本乡本族中择配,更不能让以撒离开神所应许之地。
于是,亚伯拉罕在神的祝福中,继续循着神的心意行事,召来家中掌管全部产业的老仆人,将这重大使命托付于他。《圣经》未明记此仆人名姓,然有人推测其为第十五章中亚伯拉罕提及的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若果真如此,派遣他为以撒娶妻便再合适不过——他不仅忠心耿耿,更兼具勇毅,曾与亚伯拉罕一同率领三百一十八名壮丁击败五王。称其忠心,源于亚伯拉罕视其为管理全业的首要仆人,相当于总管。能得亚伯拉罕如此青睐与抬举,想必他在管理家业期间,从未有过贪财欺人等过失。
一个人的品格,一方面需经时间检验,神对我们的训练亦是如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人心虽难测,外在行为却无法隐藏,善恶自有公论。同理,我们的信仰如何,亦需通过行为来印证——纵使口呼主名再响亮,若不切实遵行神的话语,终是虚假。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外邦人、仆人,他凡事能依靠神,这对亚伯拉罕而言意义非凡。而他能拥有这般信仰生命,定然是从亚伯拉罕的生命中,见证了神的带领与赐福,从而在敬畏神的过程中,不断蒙得恩典与眷顾。这位仆人必是历经重重历练,方得亚伯拉罕选中,作为以撒娶妻的全权代表,跋涉数千公里,不辞辛劳地践行使命。其间,并无外在权柄约束或利益关联,全凭信心与彼此间的信任、忠诚。这一切的前提,是双方对神全然委身——不欺瞒、无诡计、不图利用,更无法律强制,只因奉神之名,便超越世间一切律法。
当今世界日渐沉沦,最显著的标志便是人际间诚信的丧失,以至于善行与诚信竟成奢侈品。然诚信实乃国家与民族存续的基石,一旦崩塌,剩下的唯有强权、暴力与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当公信力与契约精神缺失,时代将走向何方?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根基又在何处?身为基督徒,面对这一切,我们当如何保守在基督里的纯正?
为此,亚伯拉罕让仆人以起誓表明对托付的忠诚。在信仰层面,唯有起誓能使人自愿受约束——向神所立之约,必言出必行。而将手置于大腿之下起誓,更显其严肃性:此举关乎生育与后裔,一旦背誓,轻则断子绝孙,重则后裔蒙咒。对信靠神之人而言,面对这位至高无上、掌管万有的神,终究要向祂交账。
然而,人若缺乏敬畏虔诚之心,便会任意妄为、不负责任,最终毁坏一切。是以,神所使用的人,首要的是忠心。正如《路加福音》16:10-12所言,人在小事上忠心,主才会托付更大的事。我们每日的生活,神都在察看,亦是对我们忠心的试炼。切不可因事小而轻忽,神自会衡量如何使用我们。
亚伯拉罕在仆人起誓时,明确了三项嘱托:不可为以撒娶迦南女子为妻;须到本族本家为以撒娶妻;不可将以撒带离迦南地。这三条原则,实则是提醒仆人避免陷入信仰危机:娶外邦女子,便是与异教联合、得罪神,易引偶像崇拜、偏离神的道路;不娶本族,因信与不信原不相配,难以孕育虔诚后裔;将以撒带离迦南地,则会脱离神的约,无法承受应许。亚伯拉罕为以撒婚姻设立的条件,始终与神紧密相连——婚姻出于神,亦由神成就。
由此可见,婚姻若无神的参与与祝福,便难称美满。纵观当世,正如主耶稣所言,仿若挪亚的日子,人只顾嫁娶,甚至反复婚嫁,全然放纵情欲,毫无原则底线。这恰是主二次再来的预兆。面对基督所定的婚姻准则,我们是否坚守?在婚姻中遭遇世间诱惑试探时,是否仍能保守对彼此的忠诚?在神眼中,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并无分别,正如“看妇女就动淫念的,就是犯奸淫了”。我们是否谨慎度日,竭力靠主治死肉体的邪情私欲?
精明的仆人曾提出一个超出亚伯拉罕与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若那女子不肯同来,当如何?亚伯拉罕答道:若真如此,所立之誓便无需再负责任,一切交由神安排。须知,若从三项嘱托中任选其一违背,都比前往本族娶妻容易得多——无需劳师动众、受苦受累,便可轻松成事。由此可见,未发生之事非我们所能掌控,唯有在信心中仰望神;我们能掌管的是行事的过程,而非结果。但属于我们的责任,必须全力以赴,否则便是不忠,亦难有美好结局。
若强求凡事按自己的心意成就,便是在僭越神的权柄;遵行神的话语,往往需要付出代价,或受苦楚,甚至献出生命。而用世俗的方式解决问题,却总显得轻而易举——世间方法千万种,神的道路却唯有一条。是以,基督徒常受实用主义、妄想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名人效应等诱惑,以致偏离神的道。但面对神,基督徒最好的回应,便是在信心中依靠祂,这正是亚伯拉罕的仆人出发后一路践行的准则。那么,我们在实际行事时,面临的最大试探与诱惑又是什么呢?
老仆人信心中的依靠
亚伯拉罕的仆人既领受了主人的托付,亦坚守着对自身誓言的承诺。他率领大队仆役与骆驼启程,十匹骆驼不仅承载着数千公里往返所需的给养,更满载着巨额金银。若非怀有全然的忠诚,便极易因财起意、滋生贪念,最终卷款遁形、杳无踪迹。
回望历史,某些政党初兴之时,常以廉洁奉公、服务民众为号召,其主张颇具吸引力。正如宋美龄曾言:“他们宣称不滥权、不贪财,只因尚未真正面对权力与财富的诱惑。”观今日之景,腐败与滥权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般世情,我们既不应随波逐流,亦不可愤世嫉俗,唯有持守真道,在自身位份上为主作见证——这正是主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亚伯拉罕的仆人之所以能面对金银不动非分之想,根源在于他对神怀有全然的敬畏与信心的依靠。抵达目的地后,他既不知如何寻觅,亦不知谁是为以撒预备的妻子,于是首先做的便是祷告仰望神。其祷告有三要点:一是明确祷告的对象;二是陈明自身的需要与所处的境况;三是祈求神施恩的明证。
由此可见,真实的信心是对神全然的交托与仰赖,而非凭己意掌控一切。因此,老仆人的祷告堪称所有基督徒的典范——宣告对神的全然依赖,陈明自身明确的需求,无需如主所言“用许多重复话”,那般反显信心的不足。那么,我们每次向神呼求时,是否已预备好合宜的姿态?
对基督徒而言,真信心有时是一场冒险,但全然信实的神必向以信心投靠祂的人施恩。真实的信心并非时有时无,而是自始至终与我们同在,从祷告起始直至从神那里得见结果。然而,许多基督徒虽口称主名,却难有全然的信心面对主:一边呼求耶稣为主,一边却不愿让耶稣掌管一切,总想为自己所看重的事保留主权,祷告时亦执着于自身想要的结果。
但主深知人心。经上记载:“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许多基督徒信主之后,属灵生命毫无长进,正是因信心仅在需要时被想起,却未能在每一件祷告之事上有始有终。如此带着自我目标的祷告,因缺乏全然的依靠与交托,便难以得着耶稣的恩典与祝福。
利百加的出现,不仅应验了仆人祷告中的所有所求,更超出了他的期待。作为女子,她能为父亲看顾羊群已属难得;面对陌生来客的需求,她毫无推辞,更有着旁人不及的热心与爱心。尤为可贵的是,仆人未曾要求为骆驼打水,利百加却主动承担起为十匹骆驼供水的重活——这无疑是极大的体力付出,而她始终坚持完成。这份言行,让仆人未及询问详情便深受感动,因利百加的所做所行,已全然契合他祷告的一切,甚至远超所求。
这正印证了:若我们按着神的心意祷告,所得的结果必超出所求所想,且能得着出人意外的平安。心中的负担会全然卸下,不再有丝毫压力与不确定,因为神已向寻求祂的人显明祝福,使我们得着满足。这般属灵的经历,你我在祷告中是否曾有过?
当仆人取出金首饰相赠时,其心中想必已充满感恩,深知这是神大能的带领与赐予——否则,即便利百加曾施以援手,他也断不会贸然将贵重饰品相赠。及至老仆人问明利百加的身份,更是敬拜耶和华,因他亲眼见证了神一路清晰的引领:不差分毫地预备了他们所要寻找的对象,而利百加流露的热情与主动,更让他满心喜悦。
在不信者眼中,仆人的经历或许只是巧合与幸运,不足为奇;但在有信心的人看来,这世上本无偶然与侥幸。那位创造万物的神,不仅是一切的创造者,更是一切的掌管者与运行者,祂必成就自己的全部旨意。以撒的婚姻关乎神应许的成就,因此神有绝对的能力调动一切资源以成就其旨意——即便是我们视为不善的事物,甚至包括罪与魔鬼,也在神许可的旨意中暂时存在(我们当对此存有合宜的理解),最终都将服务于神的旨意。
因此,神在基督里向基督徒所定的旨意是“凡事谢恩”。意即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当感恩,因为若非神的许可,任何事都不能发生;而在每一件事中,神总将最好的赐给我们。正如那位仆人以敬拜回应神的保守与带领——为神所成就的一切,更为祂将全然符合亚伯拉罕要求的利百加赐下。
仆人之忠:信仰与使命的见证
亚伯拉罕的仆人,兼具王者气度与勇士胆识——曾随主人征战四王、力克强敌,又身负重金、受托全权。按世俗常理,以其身份与财势,面对拉班等利百加的家人时,本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然而,他却以谦卑行事:未得主人家邀请便不擅自入屋,纵使饥渴难耐仍先阐明来意;他竭力彰显亚伯拉罕的家业丰饶与以撒的卓越出众,却始终将一切成就归于神的旨意,绝口不提自身的付出与辛劳;他尊重利百加的自主选择,全程未施加丝毫压力,全然以信心将诸事交托于神。其心意昭然:既是神的安排,人当顺服,而非凭己意违逆神的心意。正是这份美好的见证与行事,使利百加的家人全然信服——此乃神的旨意,当顺服而不可违背。
老仆人与利百加家人交涉时,言行始终有节,既高举神的旨意与恩典,又绝口不提自身劳苦。他深知,唯有神的旨意能征服人心,面对神的安排,人无从推脱逃避,即便勉强抗拒,也难免内心的谴责与不安。而老仆人的见证,恰使众人甘心顺服。由此可见,属灵生命成熟之人,总能将人引向神的面前,让人自主做出真诚的抉择,而非以人的道理强行说服——后者或许能收效于一时,却难有永恒的果效。那么,当我们试图感化人心时,究竟当倚仗自身的方法,还是福音的大能?
当利百加全家应允这门婚事时,老仆人再次敬拜神,将一切归于神的大能与荣耀,而非自身功绩,同时感恩神成就这美好的婚姻。这印证了有信心之人所见证的神,是何等真实可信,足以让听闻者甘心领受神的恩典。正如雅各面见法老时为其祝福——按常规,本是位高者为位卑者祝福,雅各却能颠覆此理,正因法老从他生命中见证了恩典与信心所彰显的神性荣耀,不得不接纳这份祝福。而老仆人信心见证的最佳成果,是让利百加生出全然的信心:她应允仆人,愿即刻启程,前往千里之外嫁与以撒。
按常人之见,利百加与以撒素未谋面,对其容貌、品性、性情一无所知,仅从老仆人的见证中了解对方,却能超越一切感官、忧虑与环境的束缚,毫不犹豫地告别家人,奔赴陌生之地与陌生人共度一生。究其根本,是她坚信神的恩典与赐福。
反观今日,多少婚姻本应美好,却因世人的贪财好色而沦为丑陋、物质与世俗的产物,利百加的婚姻观恰成对照。当拉班欲强留仆人时,老仆人当即启程,唯恐夜长梦多——他并未因事将成就而自满,深知唯有将利百加平安交予以撒,才算完成使命。而利百加的家人在送别时发出的救恩宣告,更印证了这桩婚姻全然出于神的预备。真正幸福的婚姻,当建立于耶稣的救恩,见证基督的救恩,并最终归入基督的永恒。因此,婚姻的终极意义并非夫妻间的卿卿我我,而是共同见证基督、高举基督、荣耀神,这才是婚姻最充实的内涵。若非在这样的婚姻生活中直面基督,我们的婚姻又何谈价值与意义?
如今,许多基督徒信心不足,甚至常犯不信与小信之过,以致在见证基督时缺乏能力与恩典,让听闻者觉得所言之事连宣讲者自身都未必相信,又如何能使人信服?正因如此,不少人在传福音、见证耶稣时,若不依靠神的信心做工,便会篡改福音、奉行功利主义,甚至以谎言引诱他人入教。其结果便是教会中出现诸多假信徒——错误的福音吸引动机不纯之人,他们虽身在教会,却始终只是宗教徒,纵然常听教导,也无法明白真道。根基若错,便无从建立正确的信仰,更无法领受神所赐的生命。须知,真道吸引真信徒,假道则是对假信徒的咒诅与审判。那么,我们能否分辨所听闻的道是否出于神?我们是否正按神的心意,倚仗福音的大能引领人归向主?
老仆人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亚伯拉罕的托付。其间,他虽面临财、色、谎言等诸多试探,却因从神而来的恩典与信心,既坚守了对亚伯拉罕的誓言,更持守了对神的忠诚,不为任何环境或他人所动摇。可见,有信心之人从不轻易偏离对神的全然依靠,纵遇困境也绝不退缩,因为从神而来的恩典与力量,足以胜过一切。正如保罗所言,主因见他忠诚而派他服侍,他也确实忠心——未悔改前,他曾竭力逼迫基督徒,甚至追至他人家中执行逼迫法令;悔改后,他自认是“罪人中的罪魁”,却以远超常人的忠诚侍奉主。神既使用我们这些罪人,更看重忠心之人。反观自身,我们所领受的恩典远胜过老仆人——主耶稣已全然启示自身,将一切恩典显明于我们。面对如此丰盛的恩典,我们当如何在每日的生活中,见证自己作为基督徒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