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传之十九 (原创)
圣经人物传之十九
解不开的迷:麦基洗德
中国历史中有许多先贤哲人,其中被称呼为子的居多,他们那时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最有名就是孔子、老子,韩非子等。而老子可以说是迷一般的存在,迷一般的消失不见。就是孔子也去向老子请教,却被老子狠批了一通。老子留下五千多字的《道德经》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神在普遍启示中对神的存在思索最全面的著作,而这著作还是老子出函谷关时是守城官尹喜强烈要求下才写下来的,但历史中对于老子的出生和卒于时间改变没有清楚的史料记载,但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却是说老子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无法揣测和认识。
而圣经同样记载了这样一位人物,如迷一般的存在,让亚伯拉罕讶异,神借着他来起誓,让以色列人不能明白,希伯来书的作者见证了他祭司职分的尊贵,与耶稣基督的祭司职分为同一等次,超越了亚伦的祭司等次,以论证耶稣基督祭司职分的超越性,让犹太人无法相信。因为神竟然以耶稣基督身份向麦基洗德为榜样,就是神的儿子以人的标准作为典范,这实在难以理解。我们每次提到他,永远像笼罩着一层解不开的面纱,充满神秘气息,这个人就是麦基洗德。
麦基洗德迷一样的身份
圣经有三卷书论到麦基洗德:创世记、诗篇、希伯来书,提到麦基洗德的名字一共有十三次(创14:18;14:20;诗110:4;来5:6;5:10;5:11;6:20;7:1;7:6;7:10;7:11;7:15;7:17),每次都特别着重他的祭司职分。而每一个神学家和解经家讲解麦基洗德的时候,也都是适可而止,都用一句话作为总结:要彻底了解麦基洗德几乎不可能,因为麦基洗德在历史中是突然出现的,在祝福亚伯兰、接受了亚伯兰的十一奉献之后就又突然消失了,再没有对他直接的记载。诗篇只是偶尔提起过一次,然后就是一千五百年之后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对麦基洗德有限的解读,但还是用了一个有限的开始: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来5:11
意思是说当时的犹太信徒不愿相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所以他们在属灵的成长上受了局限,无法改变。对于麦基洗德的有限认识是从希伯来书里面看到的: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来7:3
对于麦基洗德的出身,希伯来书的作者一连用了五个无,结论是与耶稣基督相似。意思是说麦基洗德没有家谱可询,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死去,相似的意思他没有与神儿子同等的本质,只是有些相同的地方,这里一定特指他祭司的职分,从来没有更改和废除。
所以,有人就猜测他可能是闪,但更多人反对,说闪根本不可能活到那时候,因而对于麦基洗德的身世就成为一个谜。但麦基洗德却成为最能预表耶稣基督的人:他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他认识神,也侍奉神;他是公义王也是平安王;他有超越亚伦祭司的职分;他比亚伯兰位分更大更尊贵,为亚伯兰祝福;接受亚伯兰的十分之一奉献。
但没有人知道在亚伯拉罕因信称义以前,麦基洗德是如何相信福音、领受救恩的。他的信仰传承是如何的,他的名字是谁取的,他的祭司职分是谁认定的。透过麦基洗德让我们看到,神在救恩历史的长河里,拣选和保守了另外一些人得救,并不在赐给以色列人的救恩体系之内,这也是以色列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和接受的。因为几千年的律法熏陶和教导,使他们的思想已经固化和僵硬,只能在自己的信仰体系中自我满足和认定,无法有信心的突破。
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论到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时说了一句震惊整个以色列民族的话语,甚至可以说要动摇他们整个犹太信仰的根基: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来7:12)犹太基督徒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和承受,有谁能在他们信仰体系以外比他们更认识神,因为如保罗所说,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
所以犹太人始终认为,任何外邦人要成为基督徒必须要先成为犹太教徒,基督虽然作为犹太人出来,但福音完全更新了一切,也成全了律法,所有相信的人都在福音里得以改变,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可是因信称义的道理未到以先,圣经并没有记载麦基洗德的属灵家谱和信仰传承,他虽然也是因信心得救,信仰正统,但在亚伯兰以前是如何相信的,无人知晓。
其实在我们所持守的神学立场和信仰传承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敬虔爱主的基督徒,就如同亚伯兰之外的麦基洗德,以利亚之外的七千人,启示录里面的十四万四千人。在基督教宗派林立的今日,神透过祂的方式保留了属乎祂的百姓,我们纵然不能理解,但只要在信心中就能感恩,因为见主的那一天,主都会向我们显明一切。
麦基洗德迷一样的职分
麦基洗德身兼三种职分:君王,他被称为公义王、平安王;先知,他为亚伯兰祝福的时候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神对他有完全的启示,他对神有完全的认识;祭司,他是至高神的祭司,接受亚伯兰的十分之一奉献。圣经尤其特别论到了他祭司职分的来历、侍奉、功用和特殊意义,但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无法理解和相信,但又是不得不相信的事实,因为是神自己的记载。
这三种职分聚于一身开始于亚当,结束于主耶稣,当然在历史中也出现于被神特别膏抹的人身上,如麦基洗德、大卫等,如今的我们只有职分的功用,却无实际的职分。但麦基洗德在耶路撒冷做王、先知、祭司,他的君王身份从何而来?他的职份由谁设立?他有从神领受的启示吗?他统治的臣民是属神的吗?他用神的话在教导谁?他为谁在献祭?他如此的治理在仇敌环伺的迦南地他是如何站立的?当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祝福亚伯兰时,亚伯兰才惊觉原来在他以外还有敬拜独一至高神的人。
而麦基洗德此行给亚伯兰带来三方面的信息:坚固亚伯兰的信心,不要恐惧,不要怕四王的报复,至高的神在保护你,可能麦基洗德的祝福还没有完全除去亚伯兰的恐惧,所以神在后面十五章继续坚固亚伯兰不要恐惧,毕竟五王都没有将四王打败却被亚伯兰率领的318名仆人打败了,典型的以少胜多,而且是在晚上,如果白天发现亚伯兰没有那么多人,再反杀过来怎么办,想想都后怕,但麦基洗德告诉亚伯兰不要担心;另一个是告诉亚伯兰是至高的神使亚伯兰得胜,所以应该称颂神,不可夺取神的荣耀;还要继续相信依靠神的保守,敬畏侍奉神的人神一定会把他放在一个尊贵的位份上。
亚伯兰听了麦基洗德的祝福,才明白在跟随耶和华神路上并不孤单,神还兴起了与他一样走天路的人,他恐惧的心才稍得安慰。但让亚伯兰也看到,麦基洗德对于耶和华神的相信和认识比亚伯兰更多,他教导了亚伯兰神是至高的,掌管一切,使亚伯兰也看到麦基洗德的身份比自己更尊贵,所以,亚伯兰把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
而希伯来书的作者从亚伯兰向麦基洗德奉献十分之一的行动上,由此论证了基督的祭司职分超越了亚伦的祭司职分,应当从旧的祭司体系归向耶稣基督所带来的祭司体系,从而得救。最重要的根据是:麦基洗德的身份比亚伦的身份更尊贵,因为只有位份大的为位份小的祝福。而亚伯兰向麦基洗德献上十分之一的时候,是代替利未向麦基洗德纳了十分之一;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是在利未体系之外的,不再利未祭司的等次之内。而耶稣基督是出于犹大之派,按照利未支派的体系和律法规条,耶稣基督是没有资格做祭司,而神越过利未体系和等次再兴起祭司,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立的,因为献祭的律法和规条软弱无用,根本就不能使人得救,献祭的诸般礼仪的目的是把人带到真正的永远祭司那里;而不是起誓所立的祭司,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而耶稣基督是永恒长存的,所以祂的祭司职分就长任不更改,直到永远。
而麦基洗德被神起誓立为祭司,是超越了利未的祭司体系,表明神的救恩在临到以色列人之前早已赐给了外邦人,如果站在麦基洗德蒙恩的地步,以色列人也可以说是外邦人。但圣经并没有记载麦基洗德职分的侍奉,他除了在亚伯兰面前见证神以外,是否在他的一生中带领人归向至高的神,这是个谜。
但无论怎样,不信的人没有理由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过福音而下地狱就不公平,因为神早就传了福音,并且在不停的透过各种途径在诉说福音,如麦基洗德的侍奉,如保罗在罗马书所说:
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 语传到地极。”我再说,以色列人不知道吗?先有摩西说:“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 向他们显现。”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罗10:18-21
也就是说神从来都没有停止福音对人的呼召,只是因为人不信的罪导致下地狱,而不是没有听见福音,或许麦基洗德、喇合、路得、哥尼流会成为所有外邦人不信福音而被定罪的见证。
麦基洗德和基督徒的属灵关系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 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来5:11-14
表明基督徒不够追求和渴慕,不是讲不明白,而是基督徒不是用信心来接受,导致基督徒总是只在属灵婴孩的地步,不是不能长大,而是不愿长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不信的原因是人总是只愿意在堕落的罪性中依靠自己的理性和传统,这样就不需要付代价去发生改变。
堕落的罪人就是以自信和自我绝对作为标准来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殊不知这正是天使堕落成为魔鬼的原因,就是想成为神,与至上者同等,结果却坠入地狱的最深处。亚当的堕落就是中了魔鬼的诡计,吃了善恶树的果子使自己能像神一样,结果却成为魔鬼的掳物,在罪的自信和自我绝对中抵挡神。
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论到的第一福就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主耶稣告诉所有人,要进入神的家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一切,即思想、理念、价值观……,才能开始走天路。而属灵的生命需要继续成长,就要不断的谦卑: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当基督徒仅仅满足于得救,一定不会继续改变,对牧者仅仅满足于能够讲道,属灵生命也会止步不前。所以,基督徒最隐形的敌人就是自我满足,人性的骄傲,它也是我们生命中最后才死去的罪。而基督徒不能正信主的道时,一定落在各种自信、妄信、各种疑惑当中,终究学习不能明白真道。
另一个难阻基督徒不能改变继续成长的原因是传统,即把传统与真理平等,结果使传统来代替真理,从而错失了神真实的心意。一件好事重复三遍可能就会在教会中成为传统,这也是现今教会宗派林立的原因。神学有四个来源:启示、理性、传统、宗教经验,而唯有启示是绝对的,其它都是相对的,但后三样的一切阐述和表达却是源于圣经,所以对于圣经的不同解读和经历,也源于圣灵个人性的带领,便带来各样的神学立场。
但这种个人性的带领与领受既然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就需要不停的改革以归正到最符合圣经的地步,这就是说改革从没有停止,神学、教会、侍奉模式……,一直向前,直到完全的日子。而犹太人因为对律法几千年的解读和应用,如同天主教那样,已经把律法真正的精义和神要借律法表达的心意完全掩盖和淹没,只顺下犹太拉比们的思想传统,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权威解经著作就是《密释纳》和《革玛拉》,而这两本著作统称为《塔木德》。
所以,犹太人把犹太拉比对律法的一切注释看成完全绝对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圣经本身。这也是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不断说:你们听见古人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一方面否认犹太拉比对律法,即旧约圣经的解释应用,另一方面告诉所有跟随祂的人圣经的正解是什么,但很多犹太人对于拉比解释律法的权威根深蒂固,在他们的传统中无法自拔,也不愿改变,结果就成了老顽固。主耶稣也用新旧的比喻显示了他们内心中真实的属灵状态(路5:33-39),可是他们却仍不知悔改。犹太人反而想杀死耶稣,因为耶稣总是处处破坏他们几千年形成的传统,如果悔改相信,犹太教就要消亡,要保证他们犹太教继续存在,就必须消灭耶稣和祂的信仰。
耶稣到世上来就是要改变更新这世界一切的思想、文化、传统……,使人归向那独一的神,明白神的心意,并且因信神的儿子而得真正的生命。非常可惜的是,人因为堕落的缘故,把自己的罪带到各种思想文化和传统当中,并且把这一切当作绝对权威,甚至以此来遮盖自己的罪和邪恶,用各种的诡计和败坏来抵挡神,而神仍然为人存留慈爱,给人悔改的机会,借着福音呼召人悔改认罪,离弃自信、自我归向祂。
所以,我们在教会听牧者传讲神的话或者在读圣经时,当神的话与我们所持守的思想、文化、传统发生冲突时,我们是选择放下自己的一切,相信神的话,还是继续活在自信和自我当中。如果我们选择后者,拒绝神的话,就是拒绝耶稣,表明我们在内心当中已经把耶稣杀死,继续活在我们的罪中不肯悔改;当我们愿意顺服神的话,无论我们听到神的话语时不能明白和理解,我们还是愿意继续以信心领受,表示我们是愿意悔改,继续在基督里成长的基督徒。
保罗在罗马书说基督徒的心意应该不断更新而变化的,这样才能明白神纯全、善良、可喜悦的旨意,即不断的谦卑悔改认罪才能更多的蒙恩。并且在属灵生命成长的路上根本没有止径,因为约书亚直到110岁的时候神还在挑战他要继续争战,不能停止。我们有看到我们属灵生命的缺乏,信仰的无知吗?因为有多少基督徒讲起闲话来就滔滔不绝,诉起自己的委屈和痛苦就一把鼻涕一把泪,但让他传讲他的主就无话可说,这就如同没有翻过的饼,一面焦糊,一面夹生,何等可怜,何等可悲。所以,当我们自称为基督徒,却不能听明白牧者的讲道时,也不能在信心中顺服时,我们需要怎样深刻的悔改呢?